金属幕墙在建筑装饰中六大优点
林州重机控股股东郭现生则表示,自24日起6个月内增持公司股份。
个股方面,ST股除外,华体科技、江丰电子、诚邦股份、飞鹿股份、碳元科技等20余股涨停。爱司凯遭遇闪崩,盘中短时间内直线跌停,直至收盘前急速拉升,逃离跌停板。
积成电子、世名科技、上海临港、新元科技等跌停创业板指数报1807.43点,上涨9.05点,涨幅0.50%,成交563.7亿元。可燃冰、王者荣耀、两桶油改革、园区开发、雄安新区等表现低迷。沪指6月23日分时图新华网北京6月23日电 周五早盘两市低开,午盘时分两市与创业板均遭跳水,午后股指震荡上行,最终在收盘前快速上扬,一举翻红。此外,即便盘中整体行情低迷,万科始终保持全天上扬的战绩,在临近收盘时涨停,报24.07元。
个股方面,ST股除外,华体科技、江丰电子、诚邦股份、飞鹿股份、碳元科技等20余股涨停。标签:沪指|翻红责任编辑:陈子汉 陈子汉。到2016年底,富力地产拥有14家在运营中的酒店,在建或关业筹备中的酒店10家。
富力酒店营运的销售成本主要被土地及建筑成本拉高。吃下万达77家酒店后,或许只能给富力带来更多的营业收入,但并不会给富力带来净利润的增加。此次拿下万达77家酒店业务后,富力旗下酒店数量已逾百家,成为全球最大的五星级酒店业主。再扣除不低的销售及行政开支、融资成本,酒店营运业务呈现亏损状态。
富力地产年报显示,公司销售成本包括土地成本、建筑成本、营业税、资本化利息。作为昔日房地产界华南五虎之首,富力一度以激进式扩张闻名,不过近年来其业绩表现不佳,负债率较高,频频传出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的消息。
上述数据可以看出,富力的酒店业务一直在拖后腿。从富力财务报表来看,2012年至2016年,富力酒店业务持续损,亏损额分别为1.75亿元、2.49亿元、1.4亿元、1.67亿元和1.83亿元。富力这样做到底有何意义?是为了扩大酒店业务而扭转亏损?这样的收购,对富力债务会产生何种影响……有业内人士对《国际金融报》记者表示,富力巨资收购万达酒店资产的结果可能是:债务增加、营收增加,但盈利难以增加。不过,外界可能想不到的是,截至2016年底,富力原有酒店业务已连续亏损五年。
(记者 潘洁 见习记者 吴鸣洲) 标签:万达|收购责任编辑:陈子汉 陈子汉。虽然富力在酒店业务规模或将迅速扩大,但其后遗症也将十分明显,因为万达的酒店业务难以下咽。2016年,富力的营业收入为537.3亿元,物业发展、物业投资、酒店运营和其他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分别为92.11%(494.89亿元)、1.71%(9.18亿元)、2.53%(13.62亿元)、3.65%(19.61亿元)。分部业绩利润率=分部业绩/营业收入。
在建酒店未到收获期为何富力的酒店业务会出现连续5年亏损的情况?联合资信的报告如是分析:由于广州柏悦酒店等多个新建酒店开业,尚处于客流量培育期,该部分酒店入住率较低,尚处于亏损或微利状态,因此拉低了富力酒店服务业务的整体毛利率水平。当前,富力的业务板块分为:物业发展、物业投资、酒店营运和其他业务(包括建筑服务和足球队)。
富力酒店运营自2014年至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1.09亿元、11.81亿元和13.62亿元,毛利率则持续下降,分别为29.41%、26.90%和19.79%。就以上分析来看,吃下万达77家酒店后,或许只能给富力带来更多的营业收入,但并不会给富力带来净利润的增加。
一度较为低迷的富力,最近以199.06亿元的价格,拿下了万达旗下77家酒店资产,再次走入大众眼中。从富力财务报表上看,与物业发展业务和物业投资业务对比,酒店业务的销售成本偏高,使得其毛利率(2016年为16.89%)低于物业发展业务(2016年为29.79%)和物业投资业务的毛利率(2016年为91.83%)。酒店行业专家赵焕焱表示,酒店的黄金收获期是开业后6年-20年。记者发现,在2016年,富力土地及建筑成本占86%、营业税占5%、资本化利息占9%。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,富力酒店业绩亏损,说明经营方面是有压力的,其盈利难度依然比较大。富力收购的万达酒店继续由万达经营,如果没有意外,其盈利应该能保持稳定。
这次富力收购的77家酒店就包括了上述72家中的67家,还有2015年后开业的8家酒店,以及到目前为止还没开业的2家酒店。我们再看看富力的酒店业务。
业界人士表示,收购77家酒店后,富力一年的酒店营运收入至少能够增加50亿元。但如果按照万达年报中的财务报表方式(融资成本和所得税未进行拆分),万达酒店的分部业绩利润率明显低于富力酒店,亏损更大。
2012年底,富力拥有6家运营中的酒店,在建或关业筹备中的酒店11家当然,作为正常市场竞争行为,银行等支付机构为消费者派发红包并无不妥。
支付本是商业银行的四大基本功能之一,是银行的优势业务,但在移动支付条件下,互联网企业却凭借创新走在了前边。近日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指出,金融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,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。为了抢用户、夺回市场,银行等支付机构可谓倾尽全力、不惜重金。支付市场充分竞争,需求决定一切,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使用和交易要求,让消费者轻松享受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,才是支付市场竞争的王道。
支付竞争要靠应用,不能只忙着争夺用户。支付竞争要靠实惠,不能只想着坐地收钱。
在蚂蚁花呗、京东白条等网络信用产品免息甚至贴息提供支付服务的情况下,不少商业银行却还在旱涝保收地赚着信用卡年费、短信通知费。没有微信朋友圈、抢红包的快速普及,也就没有微信支付巨大的使用需求。
支付竞争要靠便利,不能只顾着扩张地盘。而反观很多银行的移动支付产品,还在靠输密码、插U盾甚至填写个人信息完成支付,加上时不时出现的验证失败、动态密码收不到、网络连不上等烦恼,用户体验怎么可能好起来?失去了便利性和创新性,花再多钱跑马圈地也是白搭,很快会被消费者抛在脑后。
与其拼命砸钱去争一城一池、花样百出地去搞小恩小惠,不如下大气力打牢基础、做强技术、提升服务交行信用卡快捷支付满150减50建行龙支付满100减50招行一网通立减5元—99元不等翼支付满99随机减7元、17元、77元……随着无现金社会的走近,传统商业银行纷纷发力移动支付,一些第三方支付的新面孔也是铆足了力气,已被支付宝、微信等霸占很久的移动支付市场狼烟四起。从支付宝和微信的发展来看,用户增加与应用拓展总是相互促进的,没有淘宝庞大的市场规模,就没有支付宝今天的行业地位。对于银行等支付机构来说,与其拼命砸钱、花样百出地去争夺一城一池,不如下大气力打牢基础、做强技术、提升服务,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基础账户优势,努力在移动支付市场上亮出人无我有的高招绝招,赢回市场和消费者的青睐。作为移动支付的后起者,付出一些成本和代价争用户也不失为一种经营策略。
你送一个支付大礼包,我就给一个10倍积分好礼……支付机构如此大规模地烧钱,真有效果吗?从数据看,今年一季度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中,支付宝和腾讯财付通(微信和QQ)两家共占据超过93%的份额,这个数字相比去年又有了小幅提升,而在此期间,两家并没有推出大规模薅羊毛活动,由此看来,这种烧钱抢客户的做法,至少短期内成效并不明显。你搞一个支付满100减50元,我就来一个支付打五折。
互联网时代,得用户者得天下,这话固然有一定道理,但没有丰富的产品应用,留得住用户的人,也留不住用户的心。而很多银行的支付软件,除了完成基本的支付功能,再无用武之地,这样的支付产品要么会被打入冷宫,要么难逃被删除的命运。
这样的信用卡,谁还愿长期留着?与其在办卡、支付环节施以小恩小惠,不如把该减免的费用先减免掉,这才是消费者最大的实惠,才是在移动支付行业长期竞争的基础。真正值得思考的是,这种砸钱买用户的做法能持续多久?在努力抢夺用户的同时,银行等支付机构也要检视一下自己到底能不能留住用户、站稳市场,千万别陷入钱花光后就被用户遗忘的窘境。
#相关推荐
-
评论列表 (0条)